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

被引:13
作者
周燕 [1 ]
蔡宏波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2]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前沿; 规模效率; Malmquist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已有大量文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或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进行计算及增长率分解,却未达成共识。基于DEA方法对MalmquistTFP指数进行测算和两层分解的最新进展,对中国1996-2007年的各细分工业行业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近12年来,中国各细分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6.7%,并主要得益于技术前沿的快速进步(11%),但受阻于各行业规模效率下降明显(年均-3.5%),同时纯技术效率年均变动不大(-0.2%)。对行业截面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机械电子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较快,而纺织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和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变动低于全行业均值,属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薄弱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企业生产率增长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 [J].
刘小玄 ;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5-54
[2]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 [J].
张军 ;
陈诗一 ;
Gary HJefferson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20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J].
章祥荪 ;
贵斌威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6) :111-122
[4]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1986~2005——基于细分行业的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J].
李胜文 ;
李大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5) :43-54
[5]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经济研究, 2006, (02) :31-43
[6]   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张海洋 .
经济研究, 2005, (05) :107-117
[7]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8]   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 [J].
郑京海 ;
刘小玄 ;
Arne Bigsten .
经济学(季刊), 2002, (02) :521-540
[9]   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决定因素:1990—1994 [J].
孔翔 ;
RorbertE.Marks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1999, (07) :40-48
[10]  
剑桥美国经济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恩格尔曼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