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非典型化的演变及法律回应

被引:61
作者
田思路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非典型劳动关系; 非典型劳动者; 劳动者保护多元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非典型劳动关系是使用从属性不完全或相对较弱的劳动用工形态,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衍生并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态。非典型劳动关系对劳动用工具有弹性调节作用,可促进劳动力供需结合的有效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可为劳动者提供多元的就业选择。但是,由于用工主体法律性质和地位不够明确、责任义务尚不清晰,加之相关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保护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亟需先明确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地位,使其发挥机制活性。在复杂多样的劳动关系中,通过使用从属性的强弱对劳动关系的适用范围加以区分,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加以明确等方法实现对非典型劳动者的多元化保护,方能达致劳动关系自治与管制、弹性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劳动合同法》的十大失衡问题 [J].
董保华 .
探索与争鸣, 2016, (04) :10-17
[2]   从封闭到开放:企业组织市场化的劳动法诉求 [J].
田思路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6) :100-108+159
[3]   论使用从属关系下非典型劳动者保护的多元化 [J].
田思路 ;
彭浏诚 .
中国劳动, 2014, (08) :18-21
[5]   试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兼评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J].
王全兴 ;
杨浩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3) :61-69
[6]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 [J].
谢德成 .
法学, 2011, (08) :121-126
[7]   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J].
谢增毅 .
比较法研究, 2007, (06) :101-116
[8]   有偿志愿者的劳动者性 [J].
田思路 .
法学杂志, 2007, (05) :62-64
[9]   “非正规就业”概念辨析与政策探讨 [J].
张丽宾 .
经济研究参考, 2004, (81) :38-43
[10]  
契约劳动的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田思路,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