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16
作者
王丽萍
夏文静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空间尺度; 应用领域; 影响因素; 研究争议;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8.01.008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是跟踪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需求的一种方法,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可持续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为了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准确理解该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掌握其适用性,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生态足迹及其指标体系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尺度的研究内容,大到全球尺度国际间的比较,再到国内省级区域的生态足迹测算,小到城镇(微观)尺度研究,揭示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并对比分析了生态足迹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旅游业、城市交通、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展示了生态足迹的强大功能和实用价值,为生态足迹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拓展了空间。其次,对影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参数选择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以及社会因素、人口因素、城镇化率、进出口贸易等,为生态足迹的科学计量提供了指引。最后,指出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基于改进模型的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J].
李莹 ;
林文鹏 ;
宗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 (04) :500-507
[2]   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空间效应及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 [J].
吴德存 ;
刘金平 ;
杨贺 .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03) :162-169
[3]   基于问卷调查的个人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以宁夏理工学院在读学生为例 [J].
党小燕 ;
罗媛 ;
霍玉雷 .
智能城市, 2016, 2 (12) :299-300
[4]   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 [J].
徐大伟 ;
程艳茹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7 (04) :39-44
[5]   基于生态足迹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变化——以中国原木进口为例 [J].
陈伟 ;
宋维明 .
国际经贸探索, 2016, 32 (08) :41-52
[6]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 [J].
杨灿 ;
朱玉林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7) :37-45
[7]   大学校园生态足迹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 [J].
傅妍芳 ;
燕彩霞 ;
何小青 .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14) :78-80
[8]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J].
洪思扬 ;
王红瑞 ;
朱中凡 ;
丁建新 .
水利经济, 2016, (03) :46-52+81
[9]   国际贸易生态足迹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J].
李剑泉 ;
田康 ;
陈绍志 .
世界农业, 2016, (05) :41-47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J].
李炳意 ;
师学义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6, (02) :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