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被引:37
作者
李炳意
师学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 晋城市;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6.02.047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典型资源型城市——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综合法账户模型,以2004—2013年共10a的生物资源平均产量作为动态参照,选取了较新的均衡因子,利用NPP(净初级生产力)客观合理地确定了各土地类型产量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晋城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引入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足迹发展能力和生态压力指数四项指标,多方面综合分析了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表明:2004—2013年晋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略微减少,生态赤字呈现上升趋势,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减少,生态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有所提高,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其主要原因为人口总量增加、经济增长带动消费水平提高、能源需求所占比重较大以及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据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控制人口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以提高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生态安全研究案例,为经济发展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适度人口研究 [J].
唐湘玲 ;
吕新 ;
薛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2, (07) :160-164
[2]   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生态安全研究 [J].
黄羿 ;
杨林安 ;
张正栋 ;
夏斌 .
生态经济, 2012, (07) :47-51+56
[3]   高寒牧区村域生态足迹——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 [J].
王录仓 ;
高静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795-3805
[4]   京津冀及江浙沪经济圈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J].
成淑敏 ;
高阳 ;
黄姣 ;
杨卓翔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4) :433-441
[5]   基于生态足迹的朝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J].
曲哲 ;
任家强 ;
李红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1) (S1) :459-461
[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低碳校园研究——以北京大学生态足迹为例 [J].
姚争 ;
冯长春 ;
阚俊杰 .
资源科学, 2011, 33 (06) :1163-1170
[7]   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夏盐池县生态安全评价 [J].
马莉娅 ;
吴斌 ;
张宇清 ;
李萍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5) :57-62
[8]   基于生态足迹法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趋势探讨 [J].
惠丽 ;
鲁小珍 ;
张大勇 ;
王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 (S1) :486-488
[9]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谢高地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3) :592-597
[1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单娜娜 ;
王世忠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738-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