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概念、思路与模式探讨

被引:16
作者
王飞 [1 ]
石祖梁 [1 ,2 ]
李想 [1 ]
常志州 [2 ]
刘璐璐 [2 ]
孙仁华 [1 ]
机构
[1]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 全量利用; 概念内涵; 设计思路; 技术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12 [农副业];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变,秸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严重,随意丢弃或露天直接焚烧现象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产生十分严峻的影响。为解决我国农作物秸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区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理念。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概念、内涵和遵循原则,并详细阐明了其基本设计思路:估算秸秆资源与可收集量、调研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确定维持地力的秸秆还田量、设计秸秆离田利用的比例关系、合理布局秸秆产业和收储场地、健全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政策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多元循环型模式、还田主导型模式、产业主导型模式"等几种秸秆全量利用模式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其实用效果,以期为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长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念引导和技术支撑,推动农作物秸秆实现应有的资源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系统研究概况及几点思考 [J].
王雪 ;
常志州 ;
王效华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 33 (01) :10-16
[2]   泗洪县车门乡稻麦秸秆收储设施选址 [J].
王雪 ;
常志州 ;
王效华 ;
张恒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22) :250-255
[3]   基于MODIS和天地图遥感数据的区域作物秸秆产量估算方法 [J].
王雪 ;
常志州 ;
张恒敢 ;
王效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9) :177-182
[5]   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 [J].
王亚静 ;
王红彦 ;
高春雨 ;
王磊 ;
毕于运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3) :244-250
[6]   “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终端扶持”是破解秸秆禁烧与全量利用的根本出路 [J].
常志州 ;
石祖梁 ;
张斯梅 ;
杨四军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32 (04) :321-326
[7]   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J].
常志州 ;
陈新华 ;
杨四军 ;
王德建 ;
石祖梁 ;
张斯梅 .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30 (04) :909-914
[8]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 [J].
彭春艳 ;
罗怀良 ;
孔静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03) :14-20
[9]   对稻麦秸秆还田问题的思考 [J].
常志州 ;
王德建 ;
杨四军 ;
王灿 ;
张斯梅 .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30 (02) :304-309
[10]   秸秆产生利用现状调查与禁烧面临难点分析——以江苏省某乡镇为例 [J].
石祖梁 ;
杨四军 ;
常志州 ;
张斯梅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31 (02)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