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等级体系的演化模型

被引:21
作者
陆玉麒
袁林旺
钟业喜
机构
[1]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心地学说; 等级体系; 演化模型; 功能结构; 规模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 [一般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作为地理学两大理论基石之一的中心地学说,因其无法提供确定的时空参数条件,及其在演化过程模式上的缺失,致使其他空间结构模型无法与之对接,也导致完整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体系构建上的困难.本文深入解析了不同等级中心地产生与演化的过程机理,构建了中心地等级体系的演化模型,推导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产生与演化可分为萌芽期、成形期、完善期、成熟期和提升期5个阶段.受空间区位和中心性影响,中心地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存在显著不同,不仅同一级中心地规模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低等级中心地规模可以超过高一级中心地,而位于中央位置的中心地最终可形成中心地集聚区.研究表明基于均质平原假设条件,不仅可以形成均衡性的中心地功能结构,同时还可衍生出不均衡的中心地规模结构,从而完成了从纯理论的空间均衡模式的推导向不均衡的现实模式的解释和论证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160 / 117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 [J].
方创琳 ;
祁巍锋 ;
宋吉涛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11-1021
[2]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J].
陆玉麒 ;
董平 .
地理学报, 2005, (04) :587-596
[3]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数学推导 [J].
陆玉麒 ;
俞勇军 .
地理学报, 2003, (03) :406-414
[4]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J].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2, (01) :85-95
[5]   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 [J].
叶大年 ;
赫伟 ;
徐文东 ;
李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608-616
[6]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J].
周一星 .
城市规划, 1998, (02) :22-25+61
[7]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J].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1987, (02) :97-105
[8]   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1986, (02) :110-118
[9]  
城市的对称分布与中国城市化趋势[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叶大年, 2011
[10]  
江西通史[M]. 江西人民出版社 , 陈文华,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