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36
作者
薛静静 [1 ,2 ]
沈镭 [1 ]
刘立涛 [1 ]
高天明 [1 ,2 ]
陈枫楠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能源供给安全; 集对分析; 评价标准; 障碍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机构大肆宣扬"中国能源威胁论"。针对中国能源供给存在的实际突出问题,开展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形势,找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强化政策保障。从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出发,构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方法构建能源供给安全评估模型,借鉴指标评价标准模型建立指标评价标准值,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近年来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等级、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中国能源供给安全评价等级为III,2009年和2011年上升为I级,2010年为II级。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指数与最优评价集I的联系度由2000年的-0.46增至2011年的0.23,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能源产品价格指数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在各年份的出现频率达到91.67%,其次为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和储采比,出现频率达到83.33%。
引用
收藏
页码:842 / 8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欧盟能源供给安全: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J].
祝佳 ;
汪前元 ;
唐松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 23 (04) :27-32
[2]  
集对分析方法在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吴燕华,曹叔尤,杨奉广.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S1)
[3]   中国能源安全的路径选择与战略框架 [J].
沈镭 ;
薛静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49-54
[4]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J].
吴初国 ;
何贤杰 ;
盛昌明 ;
刘增洁 ;
万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6) :964-970
[5]   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J].
苏飞 ;
张平宇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54-464
[6]   区域用水水平评价中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 [J].
焦士兴 ;
王腊春 ;
李静 ;
赵荣钦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4) :729-736
[7]   中国石油供给安全问题研究 [J].
闫广宇 ;
国蕾 .
价格月刊, 2009, (02) :41-42
[8]   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 [J].
苏飞 ;
张平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 (06) :94-99
[9]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欧向军 ;
甄峰 ;
秦永东 ;
朱灵子 ;
吴泓 .
地理研究, 2008, (05) :993-1002
[10]   基于集对分析的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J].
贺瑞敏 ;
张建云 ;
王国庆 ;
宋兰兰 .
水科学进展, 2007, (05) :73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