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

被引:38
作者
苏飞 [1 ,2 ]
张平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能源安全; 能源供给风险; 脆弱性评估;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在对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及由对外依存度、能源消耗弹性指数、能源储量比、能源生产弹性指数、运输线路长度和人均GDP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时期的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安全供给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能源安全供给风险的应对能力差异是区域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区域能源强度变动:基于GFI的因素分解分析[J]. 李国璋,王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4)
[2]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影响效应研究 [J].
郭菊娥 ;
柴建 ;
席酉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4) :38-43
[3]   基于Bayes误差修正的我国能源消费需求组合预测研究 [J].
柴建 ;
郭菊娥 ;
卢虎 ;
张利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4) :50-55
[4]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J].
李鹤 ;
张平宇 ;
程叶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18-25
[5]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J].
江泽民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03) :345-359
[6]   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 [J].
赵建安 .
资源科学, 2008, (03) :322-329
[7]   中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区初探 [J].
郭义强 ;
葛全胜 ;
郑景云 .
资源科学, 2008, (03) :336-341
[8]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评价:1990-2006[J]. 陈军,成金华,吴巧生.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1)
[9]   中国能源预警模型及其预警指数的创建 [J].
李继尊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161-166
[10]   我国能源安全的现实利益和战略利益 [J].
王南林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