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

被引:15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党际协商; 党群协商; 公民协商;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09.02.018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目前学术界实际存在"党际协商论"、"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三种观点。"党际协商论"由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事实性而具有较为优势的话语地位,而"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则却处于相对弱势。"公民协商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现实考虑,"折衷协商论"则在协商概念内核的表述上较为模糊,而基于这两者提出"党群协商论"的观点是意图说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更可能处于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党际协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历史制度的积淀,而党群协商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民主的规范性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70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内生源简论 [J].
齐卫平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02) :52-56
[12]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J].
庄聪生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 (07) :81-85
[13]   罗尔斯和协商民主 [J].
迈克尔萨沃德 ;
何文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 (03) :106-112
[14]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 [J].
李君如 .
同舟共进, 2006, (06) :6-7
[15]  
Carolyn Hendriks.The Ambiguous Role of Civil Society i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Referee Paper Presented to the Jubilee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asian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 . 2002
[16]  
Joshua Cohen.Deliberation and Demo- cratic Legitimacy. Deliberative Democ- racy:Essays on Reason and Politics . 1997
[17]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包容他者[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18]  
Robert L Simon.The Blackwell Guide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 2002
[19]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 [J].
李君如 .
同舟共进, 2006, (06) :6-7
[20]  
JOSEPH M BESSETTE.Deliberative Democracy:TheMajority Principle in Republican Government. How Democratic Isthe Constitution?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