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

被引:15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党际协商; 党群协商; 公民协商;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09.02.018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目前学术界实际存在"党际协商论"、"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三种观点。"党际协商论"由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事实性而具有较为优势的话语地位,而"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则却处于相对弱势。"公民协商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现实考虑,"折衷协商论"则在协商概念内核的表述上较为模糊,而基于这两者提出"党群协商论"的观点是意图说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更可能处于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党际协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历史制度的积淀,而党群协商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民主的规范性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70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 [J].
陈家刚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 (03) :54-60
[2]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探析 [J].
朱勤军 .
政治学研究, 2004, (03) :58-67
[3]   协商民主引论 [J].
陈家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3) :26-34
[4]   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 [J].
林尚立 .
学术月刊, 2003, (04) :19-25
[5]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卢梭(J.J.Rousseau)著, 2003
[6]  
包容他者[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2
[7]  
超越左与右[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2000
[8]  
人的条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 1999
[9]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 学林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1999
[10]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 [J].
陈剩勇 .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01)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