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6
作者
吕婕 [1 ]
向龙斌 [1 ]
杨先厚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中美贸易; 贸易利益分配;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3.01.017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757.1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近年来围绕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不断,而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分配使得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更加复杂。本文在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下,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选取了要素禀赋状况、技术进步、垂直分工度以及规模经济四个因素作为代表性变量,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模式下,不能仅就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象来理解中美在贸易中的利益,美国处于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间的低附加值环节。因此,中国应利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本国的要素密集结构,实现国内附加值比重的实际增长,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界定——基于中国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的研究 [J].
曾铮 ;
张路路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01) :36-43+85
[2]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 [J].
曹明福 ;
李树民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0) :22-28
[3]  
China’s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Production Sharing, FDI & High-Tech Trade[J] .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 . 2008 (1)
[4]   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 [J].
Samuelson, PA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4, 18 (03) :135-146
[5]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
Hummels, D ;
Ishii, J ;
Yi, KM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 (01) :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