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界定——基于中国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的研究

被引:64
作者
曾铮 [1 ]
张路路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垂直专门化; 中美贸易摩擦; 贸易附加值; 贸易利得;
D O I
10.13516/j.cnki.wes.2008.01.008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中美贸易摩擦是近几年中美经济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其焦点在于双方对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同理解。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传统的贸易利益评价指标已经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关系。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附加值指标较好解决了贸易转移、国内循环和贸易回流这几个统计问题,对贸易利益的刻画要更为真实、科学。本文通过运用传统顺差指标和贸易价格指标以及现代的贸易附加值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利得进行界定,发现对贸易利益核算方法的不同是造成贸易争端的主要技术因素。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附加绝对价值逐年增长,但附加值比重却没有实质改善。由此,我国应该利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机遇,实现国内附加价值比重的实际增长,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85 +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 [J].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
世界经济, 2006, (05) :3-11+95
[2]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探析 [J].
陈明 ;
张鹏 .
经济师, 2006, (03) :36-37
[3]   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 [J].
刘建江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7) :35-40
[4]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趋势 [J].
刘兴华 .
亚太经济, 2005, (03) :30-33
[5]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J].
于铁流 ;
李秉祥 .
管理世界, 2004, (09) :67-72+80
[6]   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重新审视 [J].
苗迎春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99-104+123
[8]  
美国新经济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宋玉华等著, 2002
[9]   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 [J].
Samuelson, PA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4, 18 (03) :135-146
[10]  
Adjusted estimates of United States–China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 1995–2002[J] . K.C. Fung,Lawrence J. Lau.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