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后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被引:127
作者
赵昌文 [1 ]
许召元 [1 ]
朱鸿鸣 [2 ]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工业化后期; 经济增长; 新动力; 新常态;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5.06.005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自2012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结构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新要求。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工业化后期各种增长动力的发展趋势以及增长新动力的源泉,结果表明:①从产业结构角度看,经济主导产业将由过去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转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这要求经济增长模式由重化工业时代的要素扩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②从要素供给角度看,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和资本积累对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下降并将进一步减少,今后增长的新动力主要在于通过提高要素质量和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③从总需求角度看,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投资和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将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增长的新动力主要在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培育不是一个市场自发完成的过程,需要政府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转变,对政府行为模式进行深刻重塑,重点是从生产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着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创新的市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 [J].
黄群慧 .
经济与管理, 2013, (07) :5-11
[2]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 [J].
刘瑞翔 ;
安同良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30-41+64
[3]   后危机时期中国出口贸易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J].
胡翠 ;
许召元 .
亚太经济, 2010, (06) :107-110
[4]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5]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J].
陈佳贵 ;
黄群慧 ;
钟宏武 .
经济研究, 2006, (06) :4-15
[6]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J].
沈利生 ;
吴振宇 .
经济研究, 2003, (11) :33-41+70
[7]  
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导向的分析[J]. 林毅夫,李永军.经济学(季刊). 2003(03)
[8]   论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 [J].
吕政 ;
郭克莎 ;
张其仔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48-55
[9]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 [J].
郭克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3) :60-71+204
[10]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M]. 中信出版社 , 刘世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