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

被引:89
作者
梅志雄 [1 ,2 ]
徐颂军 [1 ]
欧阳军 [1 ]
史策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潜力模型; 珠三角城市群;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6.007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地级市和县域两个空间尺度分析了近20 a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级城市空间联系总体逐步加强,并充分体现出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县域尺度上,空间联系强度较大的主要是各地市市区之间及广-佛都市区的县市间和各地市市区与其所辖县市之间,其它县市间联系强度则较小;珠三角核心区内大部分县市之间联系总体呈逐渐增强趋势,核心区外的县市之间及其与核心区内的县市间联系强度有升有降,规律性不明显。广-佛都市区和深圳-东莞-惠州都市区的城市潜力较大且变动较大,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强,其它城市潜力相对较小且变化不明显;珠三角城市潜力的区域不平衡态势明显,城市潜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辐射的特征与演变规律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94 / 7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模型研究.[D].秦玉.同济大学.2008, 07
[2]  
汉长昌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及整合发展研究.[D].赵艳.湖南大学.2007, 06
[3]   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J].
朱道才 ;
陆林 ;
晋秀龙 ;
蔡善柱 .
地理科学, 2011, 31 (05) :551-556
[4]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J].
李红锦 ;
李胜会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1) :19-24
[5]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J].
陈群元 ;
宋玉祥 .
地理科学, 2010, 30 (05) :660-666
[6]   珠江三角洲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J].
肖光明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05) :108-112
[7]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经济区划与协调发展研究 [J].
徐辉 ;
彭萍 .
地理科学, 2008, (02) :169-172
[8]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9]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商业布局——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J].
薛领 ;
杨开忠 .
地理研究, 2005, (02) :265-273
[10]   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城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J].
宋小冬 ;
廖雄赳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3) :46-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