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与合理区间

被引:33
作者
姚先国
曾国华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劳动生产率; 激励效应; 人力资本; 区间性;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2.08.001
中图分类号
F240 [劳动经济理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劳动力成本具有二重性,对于企业是成本,对于劳动者则是收入,它既是成本支出,又是激励手段。劳动力成本是积极成本,不可与其他物质要素成本等量齐观。工资成本上升可通过不同路径对生产效率起到激励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激励不足、合理激励、过度激励三种可能性。本文利用我国工业部门省级面板数据作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9—2007年间我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显著正相关,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功能明显处于加速阶段。当前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转向相对劳动成本优势,集聚高端要素,从物质要素驱动转向人力资本驱动,创新增长模式,实现转型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 [J].
曾国华 ;
王跃梅 .
财经论丛, 2011, (03) :14-18
[2]   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J].
都阳 ;
曲玥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5) :25-35
[3]   中国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约束 [J].
姚先国 ;
高怿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9-25
[4]   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 [J].
蔡昉 .
开放导报, 2007, (01) :26-32
[5]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J].
杨宜勇 ;
张英 .
中国经贸导刊, 2006, (22) :30-31
[6]   工资结构、雇佣关系稳定性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J].
姚先国 ;
翁杰 .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6) :14-19
[7]   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假定及其对报酬激励的启示 [J].
姚先国 ;
黎煦 .
广东社会科学, 2004, (06) :59-64
[8]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 [J].
张冬平 ;
白菊红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1) :2-9+22
[9]  
DO RISING REAL WAGES INCREASE THE RATE OF LABOR‐SAVING TECHNICAL CHANGE? SOME ECONOMETRIC EVIDENCE[J] . AdalmirMarquetti.Metroeconomica . 2004 (4)
[10]  
Employer Size: The Implications for Search, Training, Capital Investment, Starting Wages, and Wage Growth[J] . John M. Barron,Dan A. Black,Mark A. Loewenstein.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 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