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经济中的消费和储蓄——兼论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被引:78
作者
王弟海 [1 ]
龚六堂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率; 短视性预期; 完全理性预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7, (06) :14-26
[2]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 [J].
任若恩 ;
覃筱 .
经济研究, 2006, (03) :67-81+102
[3]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 [J].
何新华 ;
曹永福 .
国际经济评论, 2005, (06) :58-61
[4]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5, (02) :4-15+25
[6]   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 [J].
杜海韬 ;
邓翔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297-316
[7]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J].
施建淮 ;
朱海婷 .
经济研究, 2004, (10) :66-74
[8]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J].
王德文 ;
蔡昉 ;
张学辉 .
人口研究, 2004, (05) :2-11
[9]   我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刘金全 ;
郭整风 .
中国软科学, 2002, (02) :25-28
[10]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 [J].
万广华 ;
张茵 ;
牛建高 .
经济研究, 2001, (11) :35-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