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于SBM-DDF模型的双维度研究

被引:27
作者
蔡宁 [1 ]
丛雅静 [2 ]
吴婧文 [3 ]
机构
[1]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管理研究中心
[2]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3]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经济金融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新型城镇化; SBM-DDF模型; 双维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99.2 [中国];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追求速度和数量的高增长时期,然而,高速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使资源环境对城市的承载接近极限,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改变我国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方式,由盲目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逐渐实现城市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与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内在一致。通过对2007-2011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并结合各地区城镇化进程进行双维度分析,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或有一定比较优势;3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高绿色—高城镇化"、"高绿色—低城镇化"、"低绿色—高城镇化"和"低绿色—低城镇化"四类地区,且主要以"双高"和"双低"为主,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全国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布不均匀。有鉴于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行和谐、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正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与发展格局差异,寻找各地区绿色或城镇化的比较优势,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构建绿色产业链,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实现绿色与城镇化的双重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朱德进.山东大学.2013, 09
[2]  
中国的环境规制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D].刘伟明.复旦大学.2012, 02
[3]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李玲.暨南大学.2012, 10
[4]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 [J].
刘瑞翔 ;
安同良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34-47
[5]   绿色发展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 [J].
邢章萍 ;
刘璐 ;
张军红 .
经济, 2012, (10) :21-22
[6]   考虑赔付约束的我国寿险业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分析 [J].
支燕 .
保险研究, 2012, (08) :46-52
[7]   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32-44
[8]   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J].
李玲 ;
陶锋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5) :70-82
[9]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征、问题及政策建议 [J].
赵峥 ;
倪鹏飞 .
中国国情国力, 2012, (02) :10-13
[10]   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J].
庞瑞芝 ;
李鹏 .
经济研究, 2011, 46 (11) :36-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