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重要性、审慎工具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被引:48
作者
梁琪
李政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Shapley值; 审慎工具; 贡献法; 参与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F832.33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采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基于银行在系统性事件中的参与度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两种视角,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后者更适于评估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水平,且银行规模是决定系统重要性的最关键因素。进而,依据本文提出并构建的"风险系数"法则,笔者对两种视角所适用的审慎工具进行了探讨,发现国有控股银行的费率应低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则与其规模并不完全相关,结论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差别费率的确定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最后,从监管实践的角度出发,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框架,量化了规模、关联度、不可替代性和业务复杂度对系统重要性的贡献率,分别约为60%、20%、10%和5%,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大而不倒"和"联系太紧而不能倒"问题在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的相对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监管——基于系统性风险指数SRISK方法的分析 [J].
梁琪 ;
李政 ;
郝项超 .
金融研究, 2013, (09) :56-70
[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预期损失分解视角 [J].
苏明政 ;
张庆君 ;
赵进文 .
南开经济研究, 2013, (03) :110-122
[3]   相互关联性、风险溢出与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 [J].
肖璞 ;
刘轶 ;
杨苏梅 .
金融研究, 2012, (12) :96-106
[4]   规模、关联性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衡量 [J].
范小云 ;
王道平 ;
刘澜飚 .
金融研究, 2012, (11) :16-30
[5]   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J].
张健华 ;
贾彦东 .
金融研究, 2012, (01) :20-35
[6]   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分析——金融网络中的系统风险衡量与成本分担 [J].
贾彦东 .
金融研究, 2011, (10) :17-33
[7]   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与监管——基于边际风险贡献与杠杆率的研究 [J].
范小云 ;
王道平 ;
方意 .
南开经济研究, 2011, (04) :3-20
[8]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 [J].
周小川 .
金融研究, 2011, (01) :1-14
[9]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J].
马君潞 ;
范小云 ;
曹元涛 .
经济研究, 2007, (01) :68-78+142
[10]  
Which are the SIFIs? A Component Expected Shortfall approach to systemic risk[J] . Georgiana-Denisa Banulescu,Elena-Ivona Dumitrescu.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