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

被引:32
作者
高建慧
刘健
王苏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苏南京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气候; 重建; 代用资料;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6.03.020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中世纪暖期是200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关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代用资料重建气候序列。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能敏感响应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的信息载体主要有冰芯、树轮、历史文献、湖泊沉积及石笋等。随着代用资料的开发,对于中世纪暖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中世纪暖期是否具有全球性,不同区域的起讫时间、增温幅度、内部波动以及成因机制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争议。主要原因是受重建资料敏感性与地域性限制,加上不同代用指标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差异以及不同代用资料的方法、气候与环境意义等存在差异,定年存在误差。在中国,从对重建资料的整理分析来看,对于“中国是否存在中世纪暖期”这个问题,各研究者们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对于中国中世纪暖期冷暖变化的研究,由于区域差异,东部重建资料以历史文献为主,而西部关于历史气候环境的相关记载很少,所以重建资料以冰芯、湖芯、树轮等为主。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西部的冷暖变化与东部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东部在9001300 A.D.存在明显的温暖期,而西部则暖期不如东部明显。今后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世纪暖期气候特征,应加强各种代用指标高分辨率序列的积累和定量化研究、各种代用指标和重建序列的综合集成研究及其与古气候模拟结果的比较研究,以期从动力学角度加深理解中世纪暖期的区域响应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J].
唐国利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91-798
[2]   千年气候模拟与中国东部温度重建序列的比较研究 [J].
刘健 ;
Hans von Storch ;
陈星 ;
Eduardo Zorita ;
郑景云 ;
王苏民 .
科学通报, 2005, (20) :69-73
[3]   历史时期广东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J].
薛积彬 ;
钟巍 ;
赵引娟 ;
彭晓莹 .
地理科学, 2005, (04) :79-84
[4]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的评估 [J].
郑景云 ;
王绍武 .
地理学报, 2005, (01) :21-31
[5]   西峰剖面有机质记录的黄土高原L-L古湿度演变 [J].
贾蓉芬 ;
彭先芝 .
地理科学, 2004, (06) :693-697
[6]   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 [J].
韩茂莉 .
地理科学, 2004, (05) :550-556
[7]   塔里木盆地南缘9-14世纪期间气候环境特征研究 [J].
钟巍 ;
王立国 ;
李偲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4, (03) :22-27
[8]   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J].
葛全胜 ;
郑景云 ;
满志敏 ;
方修琦 ;
张丕远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4) :91-97
[9]   近0.9ka来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定量恢复 [J].
张恩楼 ;
沈吉 ;
王苏民 ;
尹宇 ;
朱育新 ;
夏威岚 .
科学通报, 2004, (07) :697-701
[10]   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 [J].
邵雪梅 ;
黄磊 ;
刘洪滨 ;
梁尔源 ;
方修琦 ;
王丽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