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演变的驱动力及其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被引:16
作者
黄应生
陈世俭
吴后建
朱明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演变; 生态保护; 洪湖; 三峡工程; 生态需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阐述了洪湖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总结了洪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机制,认为地质活动和长江泛滥奠定了洪湖的成湖基础;古气候环境推动了洪湖面积变化和沼泽化过程;近代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洪湖生态环境的退化;三峡工程会促进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但也可能加剧洪湖的淤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湖保护的对策:完善立法,加强管理;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洪湖生态需水的研究,积极应对三峡工程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响应 [J].
戴仕宝 ;
杨世伦 ;
赵华云 ;
李明 .
泥沙研究, 2005, (05) :35-39
[2]   荆州四湖地区涝渍生态系统演变的阶段性及其影响因素 [J].
刘章勇 .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 (08) :5-7+19
[3]   基于洪湖湿地恢复的灌江纳苗可行性分析研究 [J].
王学雷 ;
任宪友 .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5, (02) :52-55
[4]   吞吐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J].
徐志侠 ;
王浩 ;
唐克旺 ;
王研 .
资源科学, 2005, (03) :140-144
[6]   把湖泊还给长江 [J].
黄蕙 .
瞭望新闻周刊, 2004, (18) :39-40
[7]   长江中游的泥沙淤积问题 [J].
殷鸿福 ;
陈国金 ;
李长安 ;
魏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3) :195-209
[8]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地学分析 [J].
李长安 ;
陈国金 ;
皮建高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75-682
[9]   论三峡水库下游的河床冲淤变化 [J].
李义天 ;
孙昭华 ;
邓金运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3, (03) :283-295
[10]   浅议保护长江中下游湖泊资源 [J].
谭合 ;
黄思平 .
水利水电快报, 2003, (03)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