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的泥沙淤积问题

被引:21
作者
殷鸿福
陈国金
李长安
魏源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武汉
[2] ,武汉,武汉
[3] ,南昌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泥沙淤积; 泥沙资源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长江上游年产泥沙5.12×10 t, 经宜昌输入中游, 长江中游干流及各支流年产沙约 0.80×108 t. 这两部分中约1.24×108 t沉积于中游河湖中, 4.68×108 t经大通输入下游, 沉淤于河道及长江三角洲或入海. 长江中游的泥沙, 总体是淤大于冲, 但是冲淤的地理分布、时间段分布和河床断面分布不均衡. 长江干流的宜昌-城陵矶段、九江-大通段冲大于淤或冲淤平衡. 淤积主要发生在长江干流以武汉为中心的螺山-武汉-黄石段以及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 即使在主要淤积江段, 也有局部时段和江段以冲刷为主. 主泓所在的河槽以冲刷为主, 而河道两侧或河道之间的洲滩, 则以淤为主, 形成高而平的漫滩, 往往被人为改造成圩垸. 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因有大堤从长江隔开, 只有汉水少量泥沙供应, 冲淤量很小, 再加上构造沉降的累计效应, 其地面高程绝大部分低于干流洲滩数米. 螺山-武汉-黄石段的淤积导致该段及以上江段洪水位抬高. 干流断面冲槽淤滩使长江中游河道的典型形态呈深河谷、高漫滩, 靠干堤保护堤内平原. 这种断面在洪水时成为在同等水量下, 水位不断抬高的原因. 高水位要高堤防来防堵, 这就增加了堤防压力、水头压力, 容易导致管涌、渗漏等险情. 堤外滩及洪水位与构造沉降的堤内平原间的高差不断增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 水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长江中游洪灾与对策 [J].
沈泰 ;
殷瑞兰 .
中国水利, 2003, (03) :35-38+5
[2]   城陵矶至螺山河段槽蓄量及冲淤变化计算 [J].
肖志远 ;
郭海晋 ;
徐德龙 ;
张晶 .
人民长江, 2003, (01) :38-40+56
[3]   荆江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分析 [J].
叶敏 ;
毛红梅 ;
王维国 .
人民长江, 2003, (01) :41-42
[4]   输沙量法和地形法计算螺山汉口河段淤积量比较 [J].
李义天 ;
邓金运 ;
孙昭华 ;
黄颖 .
泥沙研究, 2002, (04) :20-24
[5]   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流泥沙近期变化及其原因 [J].
张信宝 ;
文安邦 .
水利学报, 2002, (04) :56-59
[6]   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初探 [J].
殷瑞兰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2, (01) :48-51
[7]   长江城陵矶-螺山河段水位抬高及原因分析 [J].
段文忠 ;
郑亚慧 ;
刘建军 .
水利学报, 2001, (02) :29-34
[8]   泥沙淤积与洞庭湖调蓄量变化 [J].
李义天 ;
邓金运 ;
孙昭华 ;
李荣 .
水利学报, 2000, (12) :48-52
[9]   长江流域泥沙特点及对流域环境的潜在影响 [J].
李长安 ;
殷鸿福 ;
俞立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4) :504-509
[10]   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及对防洪影响研究 [J].
李义天 ;
李荣 ;
邓金运 .
泥沙研究, 2000, (03)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