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警察执法“合作与冲突”二元格局及其解释——“互动-结构”的视角

被引:36
作者
于龙刚
机构
[1] 吉林大学国家"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警察执法; 乡土空间; 国家能力; 科层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1.4 [治安工作];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0302 ;
摘要
乡村社会警察执法包含两种互动模式。执法互动发生于乡土空间下,乡土空间拥有自治性、熟悉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特征。常规状态下警察呈现出消极的执法姿态,将执法权转变为压服策略,以摆平理顺、化解矛盾。发生执法冲突后,为重建秩序、重塑权威,警察转而积极执法;面对专项行动、联合执法,为完成执法任务,警察主动出击,执法权的决断性得以凸显。乡村社会转型下村庄内生秩序机制瓦解,警察在乡村治安中承担主要角色。但执法领域内国家能力相对匮乏,警察执法事务具有系统性,执法能力与执法需求发生张力。一线执法活动难以被科层体制所捕获,监管者与执法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针对一线执法的监管难以落实,只能依赖目标管理责任制来激励执法。嵌入乡村社会与科层体制结构内的警察执法最终形成合作与冲突相循环的二元格局。深化公安改革,推动警察权法治化,应秉持全局思维,打击执法不规范行为,探索新型监管机制,充实乡村警力资源,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执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9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城镇规划区违建执法困境及其解释——国家能力的视角 [J].
陈柏峰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20-38
[2]   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能力 [J].
王绍光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8 (03) :8-10
[3]   涉警上访与转型中国的法治困境 [J].
林辉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 20 (02) :5-19
[4]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权利视角 [J].
陈柏峰 .
法学研究, 2014, 36 (01) :24-28
[5]   关系与谋略:中国人的日常计谋 [J].
翟学伟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1) :82-103+243
[6]   中国土地执法摇摆现象及其解释 [J].
何艳玲 .
法学研究, 2013, 35 (06) :61-72
[7]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8]   特定职业群体上访的发生机制 [J].
陈柏峰 .
社会科学, 2012, (08) :59-68
[9]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J].
姚建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1) :119-139+208
[10]   基础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J].
欧树军 .
开放时代, 2011, (11) :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