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56
作者
徐昕 [1 ]
沈红波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关键词
银行贷款; 盈余稳健性; 监督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以Basu(1997)模型为基础,对1999~2004年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盈余稳健性的动态变化。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上市公司盈余总体上存在着稳健性,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比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要大;负的会计盈余变化要比正的会计盈余变化具有更大的反转率;(2)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比例越高,稳健性越高;(3)短期银行债务贷款和长期银行贷款对稳健性有显著影响,且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大于长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4)银行债权监督对稳健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家控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 [J].
朱茶芬 ;
李志文 .
会计研究, 2008, (05) :38-45+95
[2]   财政分权下政府干预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基于转轨经济制度背景的实证分析 [J].
黎凯 ;
叶建芳 .
管理世界, 2007, (08) :23-34
[3]   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 [J].
杨华军 .
会计研究, 2007, (01) :82-88+93
[4]   银行监督效应与贷款定价——来自上市公司的一项经验研究 [J].
胡奕明 ;
谢诗蕾 .
管理世界, 2005, (05) :27-36
[5]   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J].
饶艳超 ;
胡奕明 .
会计研究, 2005, (04) :36-41+94
[6]   杠杆治理、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 [J].
田利辉 .
经济学(季刊), 2004, (S1) :15-26
[7]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退出机制——关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项经验研究 [J].
张维迎 ;
周黎安 ;
顾全林 .
经济研究, 2003, (10) :3-14+90
[8]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 [J].
李增泉 ;
卢文彬 .
会计研究, 2003, (02) :19-27
[9]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 [J].
李凯 ;
路迹 ;
杨丽琴 ;
张俊国 .
东北大学学报, 2000, (03) :320-323
[10]  
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J]. 胡畏,范龙振.预测.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