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研究的文化地理学视角

被引:27
作者
成志芬 [1 ,2 ]
周尚意 [2 ]
张宝秀 [1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乡愁; 空间; 地方; 道德评价; 文化地理学; 研究框架;
D O I
10.16255/j.cnki.11-5117c.2015.04.012
中图分类号
K901.6 [];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乡愁"涉及空间和地方,且与人之情感密切关联,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很有必要依据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框架、核心概念、基本理论,梳理、分析地理学者如何在乡愁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视角和观点。本文采用经验主义的方法,最终建立一个文化地理学视角的乡愁研究框架。该框架是用尺度、距离、移动性刻画乡愁的空间性;用身体感知、情感记忆和文化建构分析乡愁的地方性;用对自己、对他者、对自然的三个道德评价维度,评判留住乡愁的空间实践是否成功。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唐代怀乡诗研究.[D].李春霞.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04
[2]  
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郭世田.山东大学.2012, 12
[3]  
建筑的七盏明灯.[M].(英) 罗斯金;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4]  
现代地理学思想.[M].(美) 皮特; 著.商务印书馆.2006,
[5]  
现代地理学思想.[M].(美) 皮特; 著.商务印书馆.2006,
[6]  
人文地理学词典.[M].(英)R.J.约翰斯顿(R.J.Johnston)主编;柴彦威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
[7]  
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商务印书馆.1978,
[8]   文化地理学概念、理论的逻辑关系之分析——以“学科树”分析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 [J].
周尚意 ;
戴俊骋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521-1532
[9]   道德善与非道德善 [J].
姜涌 .
东岳论丛, 2014, 35 (07) :79-88
[10]   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 [J].
蔡晓梅 ;
刘晨 ;
朱竑 .
地理科学, 2013, 33 (06) :7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