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例

被引:100
作者
孙吉胜
机构
[1] 外交学院
[2] 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中国外交; 制度性权力; 全球治理; 外交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影响了中国追求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重视国际话语权,在外交实践方面通过不同路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提高话语存在、改变语言风格、扩大制度性权力、创新外交实践等。未来中国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还需要更多实质性努力,如加强整体战略布局、提升各领域制度性话语权、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外交主导话语向世界话语转变、建立国际话语权提升措施评估机制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在国际层面减少不必要的质疑、担忧、疑虑甚至摩擦,为未来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43+156 +156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全球治理话语权提升的中国视角 [J].
吴志成 ;
李冰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 (09) :4-21+154
[2]   美国新生大国转型期的国际话语权建构 [J].
李新烽 ;
冯峰 ;
张萍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 (07) :69-91+158
[3]   国际政治话语的理解、意义生成与接受 [J].
孙吉胜 ;
何伟 .
国际政治研究, 2018, 39 (03) :38-62+3
[4]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J].
赵庆寺 .
探索, 2017, (06) :114-121
[5]   中国国际话语权:历程、挑战及提升策略 [J].
张新平 ;
庄宏韬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6) :1-10
[7]   中国学者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研究——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例 [J].
赵蓉英 ;
魏明坤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 (07) :56-60
[8]   论国际组织表决机制发展中的中国话语权提升 [J].
蔡高强 .
现代法学, 2017, 39 (03) :148-159
[9]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J].
冷伏海 ;
赵庆峰 ;
周秋菊 .
中国科学基金, 2017, 31 (01) :48-65
[10]   国际话语权演变特点与中国话语建构附视频 [J].
王翼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 (04) :66-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