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喀斯特的若干问题

被引:7
作者
王富葆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缘冰川喀斯特; 古喀斯特;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1991.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灰岩出露面积不广,但具多种成因的喀斯特形态。现代山区的石峰等是由寒冻风化和冰川作用所形成,属冰缘冰川喀斯特;高原内部的许多洞穴及其堆积物,以及东南部的丘陵洼地等由溶蚀侵蚀作用所形成,属古喀斯特;高原内部和边缘地区,在钙华或河成钙华形成中,生物残体仅起凝结核作用,喀斯特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起决定作用。因此青藏高原兼有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和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喀斯特。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137 +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果树瀑布成因初探 [J].
张英骏 ;
莫仲达 .
地理学报, 1982, (03) :303-316
[2]   西藏中部奇林湖北岸的岩溶地貌 [J].
马孝达 .
地质论评, 1981, (03) :274-276
[3]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
[4]   青芷公路清水河二○三米钻孔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J].
唐领余 ;
王睿 .
兰州大学学报, 1976, (02) :92-112
[5]   西藏南木林中新世植物群 [J].
李浩敏 ;
郭双兴 .
古生物学报, 1976, (01) :7-20+121
[6]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西藏伦坡拉盆地第三纪地层时代及其古地理附视频 [J].
王开发 ;
杨蕉文 ;
李哲 ;
李增瑞 .
地质科学, 1975, (04) :366-374+388
[7]  
西藏地层[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4
[8]  
岩溶学概论[M]. - 商务印书馆 , 任美锷, 1983
[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1
[10]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七七年地貌学术讨论会文集[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 编辑,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