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被引:499
作者
李吉均
文世宣
张青松
王富葆
郑本兴
李炳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关键词
上新世; 河流相; 湖相; 第三纪; 冲积相; 陆相; 青藏高原隆起; 隆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地区在始新世晚期全部脱离海浸成陆以后,曾被两度夷平或接近夷平.至上新世末,地面高度仅1,000米左右.上新世未一第四纪初的新构造运动为大幅度整体的断块上升,但在空间上有差异性,在时间上有三个剧烈上升阶段,并且有明显的后期加速的趋势.自上新世末以来,青藏高原累计上升约3,500—4,000米。
引用
收藏
页码:608 / 6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藏吉隆盆地上新世沉积相、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 [J].
陈万勇 ;
范贵忠 ;
于浅黎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4) :261-270+327
[2]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西藏伦坡拉盆地第三纪地层时代及其古地理附视频 [J].
王开发 ;
杨蕉文 ;
李哲 ;
李增瑞 .
地质科学, 1975, (04) :366-374+388
[3]   喜马拉雅山脉近期上升的探讨 [J].
赵希涛 .
地质科学, 1975, (03) :243-252
[4]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化石层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陶君容 ;
孙湘君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3, (01) :103-119
[5]   希夏邦马峯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 [J].
施雅风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 1964, (10) :92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