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

被引:34
作者
张永军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碳生产率; 能源强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1.05.020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J].
何建坤 ;
苏明山 .
中国软科学, 2009, (10) :42-47+147
[2]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3]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
刘世锦 ;
张永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4-13
[4]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
金乐琴 ;
刘瑞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01) :84-87
[5]   中国产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J].
张雷 ;
黄园淅 .
中国软科学, 2008, (05) :27-29+31
[6]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J].
鲍健强 ;
苗阳 ;
陈锋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4) :153-160
[7]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J].
林毅夫 ;
苏剑 .
管理世界, 2007, (11) :5-13
[8]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9]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10]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ergy productivity in China[J] . Karen Fisher-Vanden,Gary H. Jefferson,Ma Jingkui,Xu Jianyi.Energy Economics .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