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被引:8
作者
徐杰丰 [1 ]
陈国锋 [1 ]
李子龙 [1 ]
陈晖 [2 ]
机构
[1] 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C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伴发血栓形成,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成为其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目前ACS的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标准还存在不少局限,作用有限而出血并发症发生比例较高。现在有关新标准与新药物的大量研究正在进行。现综合近期公布的研究结果,对一些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理化特性和临床研究结果予以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479 / 24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联合治疗对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 [J].
奚东珠 ;
张洪明 ;
刘庶珠 ;
王大伟 ;
杨玉梅 ;
李耕慧 ;
李冬冬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8, (05) :502-505
[2]   三种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J].
邱朝晖 ;
张煜 ;
谈中茹 ;
陈阳 ;
许璐明 ;
陆鹏云 ;
高艺 ;
焦昌安 ;
李天奇 ;
洪慰麟 ;
戴力 ;
俞丽雅 ;
史凯蕾 ;
容耀聪 ;
周全 ;
王明亮 ;
王健 .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8, (04) :207-211
[3]   氯吡格雷抵抗及其对策 [J].
黄震华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 (08) :616-620
[4]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侯玉清 ;
周忠江 ;
黎建勇 ;
贾满盈 ;
吴平生 ;
刘伊丽 ;
滕中华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 (01) :34-36
[5]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策略的新视点 [J].
霍勇 ;
陈明 .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16) :1091-1092
[6]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随机对照研究 [J].
陈纪林 ;
陈珏 ;
乔树宾 ;
吴永健 ;
戴军 ;
袁晋青 ;
秦学文 ;
姚民 ;
杨跃进 ;
高润霖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02) :127-129
[7]   心血管病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要规范化 [J].
陈纪林 .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13) :868-869
[8]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J].
傅向华 ;
孙家安 .
临床荟萃, 2004, (03) :162-163
[9]  
The Harmonizing Outcomes with RevascularIZatiON and St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ORIZONS-AMI) Trial: Study design and rationale[J] . Roxana Mehran,Bruce Brodie,David A. Cox,Cindy L. Grines,Barry Rutherford,Deepak L. Bhatt,George Dangas,Fred Feit,E. Magnus Ohman,Helen Parise,Martin Fahy,Alexandra J. Lansky,Gregg W. Stone.American Heart Journal . 2008 (1)
[10]  
Tissue Facto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 Jan Steffel,Thomas F. Lüscher,Felix C. Tanner.Circulation .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