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被引:155
作者
黄河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公共产品; 区域合作; 周边外交; 中国对外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207 ;
摘要
作者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背景,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是促进区域及区域间合作,因而需要有关国家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以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或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只服务于特定区域或跨区域,其成本又是由区域内或区域间国家共同分担的安排、机制或制度称为"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整体平台,在该平台下的诸多跨国活动具有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属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中国通过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可改善因美日欧经济停滞所导致的公共产品供应能力的不足,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合作体系网。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5+160 +16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1]   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中国亚洲外交的新思路 [J].
沈陈 .
国际观察 , 2013, (01) :66-72
[23]   关于公共产品属性与其外部性的思考 [J].
王野林 .
经济视角(中旬刊), 2011, (11) :113-114
[24]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评述 [J].
李新 ;
席艳乐 .
经济学动态, 2011, (03) :132-137
[25]   环境与国际关系:一种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 [J].
黄河 ;
吴雪 .
国际展望, 2011, (02) :29-45+128
[26]   东亚区域间主义:理论与现实 [J].
肖斌 ;
张晓慧 .
当代亚太, 2010, (06) :33-48+32
[27]   基础设施融资理论文献评析 [J].
李辉 ;
郭继秋 ;
姚雪 .
情报科学, 2010, 28 (05) :768-770+775
[28]   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143-152+158
[29]  
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地区一体化的新视角[J]. 张建新.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09(00)
[30]  
大国良性竞争与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法德关系的考察[J]. 陈霞.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