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四中心城市功能关系优化

被引:5
作者
冯章献 [1 ]
王士君 [1 ]
王学军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四城市; 功能定位; 功能关系优化;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8.06.011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4个大区级中心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关系协调至关重要。论文认为,未来15年,沈阳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不会改变,但是,面对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其大区"龙头"作用特别是经济核心地位会相对下降。大连会渐显其大区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长春、哈尔滨市的次级中心地位依旧,分别承担起国家汽车、光电子、现代农业基地和重型装备制造业、冰雪旅游、对俄贸易中心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105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模式及其理论框架分析 [J].
罗小龙 ;
沈建法 .
地理学报, 2007, (02) :115-126
[2]   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大连的视角 [J].
刘凤朝 ;
潘雄锋 ;
孙玉涛 .
经济地理, 2007, (01) :113-116+112
[3]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 [J].
王士君 ;
宋飏 .
地理学报, 2006, (06) :574-584
[4]   构建汽车产业区位竞争优势——以长春市为例 [J].
韩凤 ;
刘继生 .
人文地理, 2006, (01) :68-71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整合研究 [J].
于涛方 ;
李娜 ;
不详 .
规划师 , 2005, (04) :17-24
[6]   城市“特有资产”与城市品牌建设 [J].
叶泳生 ;
姜海 ;
覃凡 .
城市问题, 2005, (02) :36-40
[7]   20世纪以来东北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J].
宋玉祥 ;
陈群元 .
地理研究, 2005, (01) :89-97
[8]   东北城市组群整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例 [J].
王士君 ;
吴嫦娥 .
地理学报, 2004, (S1) :116-124
[9]   “东北现象”:症结分析与出路的探讨 [J].
丁四保 .
现代城市研究, 2003, (06) :6-9
[10]   哈大产业带产业空间构建与产业布局 [J].
马延吉 ;
佟连军 .
地理科学, 2003, (04) :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