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专用性投资与合作剩余分配:来自温氏模式的例证

被引:45
作者
万俊毅 [1 ]
欧晓明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2]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专用性投资; 合作剩余; 温氏模式; 流程价格; 保证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现有的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条件下,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基于各自拥有要素的禀赋优势,在农业产业链上既分工又合作,可以获取任何一方单独经营所不能获得的合作剩余。为了保证双方的合作成功,任何一方都需为联盟生产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合作产生的剩余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分配并不是一件易事,其原因不仅在于双方的投入与谈判能力不对等,还在于经营环境复杂和双方合作期望变化带来的交易情境易变。这就需要借助精妙的制度装置化解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案例表明:温氏与农户依赖对方的优势资源合作经营取得巨大成功,农户垫付的保证金具有追加的专用性投资性质,流程价格结算解决了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温氏通过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重整合扮演了价值发现、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三重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契约资本非对称性、交易形式反串与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以“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为例 [J].
米运生 ;
罗必良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8) :12-23
[2]   农户对产业化联盟的认知分析:以赣南脐橙业为例 [J].
万俊毅 ;
彭斯曼 ;
肖雪峰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 (08) :32-37
[3]   “公司+农户”的组织制度变迁:诱致抑或强制 [J].
万俊毅 .
改革, 2009, (01) :91-96
[4]   准纵向一体化、关系治理与合约履行——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温氏模式为例 [J].
万俊毅 .
管理世界, 2008, (12) :93-102+187
[5]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J].
黄祖辉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11) :4-7+26
[6]   经营模式、组织形式、资本结构的交互影响与农业企业成长:基于温氏集团的实证研究 [J].
米运生 ;
姜百臣 ;
牟小容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8) :132-142
[7]   社会资本嵌入:公司和农户间契约稳定性的制度保障 [J].
徐忠爱 .
财贸经济, 2008, (07) :120-127
[8]   “鸿源米业”:值得推广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 [J].
黄志宏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6) :24-31
[9]   为什么选择了“准一体化”的基地合约——来自塞飞亚公司与农户签约的证据 [J].
周立群 ;
邓宏图 .
中国农村观察, 2004, (03) :2-11+20
[10]   公司与农户间商品契约的类型及其稳定性考察——对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个案分析 [J].
尹云松 ;
高玉喜 ;
糜仲春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8)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