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治理转型中农民公共精神的核心向度

被引:13
作者
吴春梅 [1 ,2 ]
席莹 [3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政治与文化研究中心
[3]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转型; 村庄治理; 农民公共精神; 因子分析;
D O I
10.14154/j.cnki.qss.2014.04.040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5 ; 030505 ;
摘要
农民公共精神是指农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关系中所具有的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利他、爱心、奉献等公共价值与信念。在当前村庄治理转型过程中,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民公共精神核心向度的发现将为进一步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提供现实抓手。通过10个村庄的实证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农民公共精神量表中抽取了利他精神、民主精神、诚信精神和平等精神,成为农民公共精神的核心向度。在村庄治理转型中,建议以村庄内在力量为基础,在制度建构和道德自律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通过农民公共精神的内化和以农民为本位的公共精神培育来实现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共赢。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新公共服务.[M].(美) 登哈特; (美) 登哈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村治的逻辑.[M].贺雪峰;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使民主运转起来.[M].(英)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D.Putnam)著;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民主与效率:冲突抑或协调——基于湘西乾村村庄治理实践的实证分析 [J].
吴春梅 ;
石绍成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3) :13-23
[5]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J].
吴春梅 ;
石绍成 .
前沿, 2010, (07) :131-135
[6]   新乡土社会价值困惑与公共领域矛盾化解的价值向度 [J].
吴春梅 ;
刘晓杰 .
理论与改革, 2009, (04) :58-60
[7]   村民自治:集体行动、制度变迁与公共精神的培育——贵州省习水县赶场坡村组自治的个案研究 [J].
李文钊 ;
张黎黎 .
管理世界, 2008, (10) :64-74
[8]   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 [J].
董磊明 ;
陈柏峰 ;
聂良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5) :87-100+206
[9]   中国农村出现伦理性危机 [J].
申端锋 .
中国老区建设, 2007, (07)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