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被引:36
作者
吴春梅
石绍成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
关键词
乡村公共精神; 传统资源; 现代资源; 培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并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民主治理,以推动乡村公共精神由内生自发向制度建构延伸、由宗法伦理向契约精神转型、并从熟人社会走入公众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公民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建设 [J].
吴光芸 .
理论探索 , 2008, (01) :115-117
[2]   公共精神型塑下的行政转型 [J].
芮国强 ;
常静 .
学术界, 2007, (06) :53-61
[3]   “公共精神”和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道德探索历程 [J].
刘京 .
社会科学战线, 2005, (06) :184-187
[4]   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视点 [J].
袁玉立 .
学术界, 2005, (05) :27-34
[5]   论公共精神的培养 [J].
李萍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2) :83-86
[6]  
新公共服务.[M].(美)珍妮特·V.登哈特(JanetV.Denhardt);(美)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B.Denhardt)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M].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周晓虹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贺雪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孙立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吴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