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被引:106
作者
田毅鹏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乡村衰落; 公共性; 过疏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村落过疏化的发生既源于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人口的吸纳,同时也是农民强烈的脱离乡村,面向城市的观念作用下主动选择的结果。乡村人口的流失,导致村落共同体内部自生公共性、以政府为载体的"公助系统"同时发生危机,村落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也走向式微。由乡村过疏化带来的地域社会衰落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特殊的社会衰落类型,提出了"过疏地域社会何以可能"的话题。我们应弄清过疏村落社会的生成背景、过程及演进趋向,既要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存在。反思单一的经济开发策略,由重视物的开发转变为强调文化价值的利用,寻找新的地域振兴主体,以实现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村社空心化的形成及其治理逻辑——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 [J].
武小龙 ;
刘祖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4) :108-113
[2]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儒学“下乡” [J].
吴重庆 .
文化纵横, 2012, (02) :44-47
[3]   无主体熟人社会 [J].
吴重庆 .
开放时代, 2002, (01) :121-122
[4]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 [J].
李明伍 .
社会学研究, 1997, (04) :110-118
[5]  
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龙花楼, 2012
[6]  
农民的终结[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法)H.孟德拉斯(HenriMendras)著, 2005
[7]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译林出版社 , (加)简·雅各布斯(JanJacobs)著, 2005
[8]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 韦伯, 2004
[9]  
明日的田园城市[M]. 商务印书馆 ,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EbenezerHoward), 2000
[10]  
共同体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