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157
作者
胡大一
张鹤萍
孙艺红
姜立清
机构
[1] 心房颤动抗栓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脑血管意外; 颅内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7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18个中心,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的INR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结果共704例患者进入分析,阿司匹林组369例,华法林组335例。男性420例(59·7%),平均年龄(63·3±9·9)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中位数19个月(2~24个月)。与阿司匹林比较,调整剂量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2·7%比6·0%,P=0·03,OR0·44,95%可信区间(CI)为0·198~0·960],相对危险下降54%;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2%(1·8%比4·6%,P=0·04,OR0·38,95%CI为0·147~0·977);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52%(10·6%比5·4%,P=0·01,OR0·48,95%CI为0·269~0·858)。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4例(1·2%)比8例(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8·4%比13·0%,P=0·047)。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国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2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附视频 [J].
张学义 ;
张薇 ;
郑兆通 ;
钟明 ;
黎莉 ;
张运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09) :592-594
[2]   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J].
周自强 ;
胡大一 ;
陈捷 ;
张仁汉 ;
李奎宝 ;
赵秀丽 .
中华内科杂志, 2004, (07) :15-18
[3]   华法林对中国人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J].
孙艺红 ;
胡大一 .
中华内科杂志, 2004, (04) :21-23
[4]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胡大一 ;
孙艺红 ;
周自强 ;
李奎宝 ;
倪永斌 ;
杨光 ;
孙淑红 ;
李蕾 .
中华内科杂志, 2003, (03)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