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法团主义——兼论其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

被引:129
作者
吴建平
机构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
关键词
法团主义; 观念基础; 制度特征; 社会基础; 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2.01.008
中图分类号
D632 [民政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近年来,法团主义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对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理论概括或预测。本文认为,这种概括或预测是不恰当的,究其原因在于,多数使用者在对法团主义的理解上缺乏总体性,从而导致判断上的偏差。本文首先尝试对法团主义进行一种总体性考察,即依次考察其问题指向、观念基础、制度特征和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出,法团主义作为一种模式并不适合用来对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理论概括或预测,尽管二者在观念及制度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后者缺乏前者所必需的社会组织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98+245 +245-246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从企业参与治理到地方治理参与——从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看中国工会组织与制度变革 [J].
吴建平 .
学海, 2011, (01) :130-137
[3]   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 [J].
游正林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4) :76-105+244
[4]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基于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的比较个案研究 [J].
范明林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3) :159-176+245
[5]   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J].
陈家建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2) :30-43+243
[6]   利益代表与社会整合——法团主义视角下的武汉工会(1945-1949) [J].
胡悦晗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1) :177-210+245
[7]   中国的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和国家组合主义:有争议的领域 [J].
安戈 ;
刘庆军 ;
王尧 .
开放时代, 2009, (11) :133-140
[9]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 [J].
郑春荣 .
德国研究, 2008, (04) :7-13+77
[10]   论东欧的法团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走向 [J].
赵司空 .
现代哲学, 2008, (04)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