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267
作者
任国玉 [1 ]
封国林 [1 ]
严中伟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极端气候/气候极值; 逐日气象资料; 非均一性; 城市化偏差; 气候变化;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评述、总结了近年有关中国极端气候变化的观测研究成果,讨论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今后应重点加强的工作方向。已有研究表明,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从全国范围看,与异常偏冷相关的极端事件如寒潮、冷夜和冷昼天数、霜冻日数等,显著减少减弱,偏冷的气候极值减轻;与异常偏暖相关的暖夜、暖昼日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增多尤其明显,但高温事件频数和偏热的气候极值未见显著长期趋势;全国平均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长,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有较明显增长,而华北、东北中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减少减弱;多数地区小雨频数明显下降,偏轻和偏强降水的强度似有增加;全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增加更为显著;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台风频数有所下降,其造成的降水总量有较明显减少;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从总体上看有显著减少减弱趋势;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夏季雷暴发生频率也存在较明显下降趋势。现有工作表明,在涉及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还有改进余地。观测资料的非均一性,以及观测环境改变和城市化对地面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影响偏差,需要进行深入评价和客观订正。此外,目前对于区域极端气候变化的综合分析还较薄弱,在极端气候变化机理的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5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95 条
[1]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M].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2]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资源.[M].任国玉; 著.气象出版社.2007,
[3]  
观测数据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和方法.[M].封国林; 著.气象出版社.2006,
[4]  
2006年的东北亚沙尘暴.[M].张小曳; 著.气象出版社.2006,
[5]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M].秦大河;陈宜瑜;李学勇总主编;秦大河[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6]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 [J].
邹旭恺 ;
任国玉 ;
张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371-378
[7]   中国大陆1956~2008年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J].
周雅清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405-417
[8]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和趋势分析 [J].
任国玉 ;
陈峪 ;
邹旭恺 ;
周雅清 ;
王小玲 ;
江滢 ;
任福民 ;
张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354-364
[9]   中国主要河流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J].
陈峪 ;
陈鲜艳 ;
任国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4) :265-269
[10]   近40年我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 [J].
杨萍 ;
刘伟东 ;
王启光 ;
熊开国 ;
侯威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1)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