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

被引:51
作者
朱晓阳
谭颖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发展干预; 另类现代化; 实用主义;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0.04.008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从人类学视角回顾和评述中国的发展干预及相关研究,可围绕着三条脉络:首先,在最近30年的发展主义展现过程中,国家的发展大计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主要背景,可以说,在实践的很多场域中难以区分国家与非国家(或社会)的联结点;其次,国际性发展产业的介入和由此催生的自下而上的发展干预活动是发展干预研究的另一条重要脉络;第三,在上述两条脉络交错下还凸现出关于发展的人类学理论探索和争论,这条线索可以概括为:从进化式发展到多样现代化,再到后发展。在中国向"发展援助输出国"转变的时刻,重新理解中国的发展干预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涉及到对过去30年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特征的重新认识。关于发展干预的人类学讨论应该从对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的"独特性"深入理解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98+245 +245-246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资本的蜿蜒之路(上)——乔万尼·阿瑞吉访谈 [J].
杨慧 .
国外理论动态, 2009, (08) :75-85
[2]   建筑中的神性 [J].
陈小文 .
世界哲学, 2009, (04) :84-91
[3]   建筑就是“让安居”——海德格尔论建筑的本质 [J].
张廷国 .
世界哲学, 2009, (04) :76-83
[4]   黑地·病地·失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进路的问题 [J].
朱晓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22-48
[5]   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 [J].
余晓敏 ;
潘毅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143-171+245
[6]   发展的历史,现代性的困境——以批判性的发展研究视角审视全球化 [J].
阿图罗埃斯柯瓦尔 ;
傅荣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7-24
[8]   迈向实用主义启蒙的社会人类学? [J].
柯尔斯顿哈斯特普 ;
谭颖 ;
朱晓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44-57
[9]   重建族群生态系统:技术支持与文化自救——广西、云南的两个应用人类学个案 [J].
庄孔韶 .
甘肃理论学刊, 2007, (04) :89-93+1
[10]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 [J].
朱健刚 .
探索与争鸣, 2007, (06)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