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营的牧民——锡林浩特希塔嘎查调查

被引:7
作者
王晓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牧民生计; 定居;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07.04.022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草原牧区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传统的牧区被定居和草场的不断细分所代替;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牧区人口开始迁移到牧区之外。随着草场的退化,政府在草原牧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缓解草原的压力,如休牧禁牧、草畜平衡。人们经常将这些牧区的变化看作是人口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希塔嘎查的调查表明,许多制度的选择并不是人口资源压力下的唯一选择。如走场制度的被放弃主要不是人口和牲畜增加的自然结果,而是畜牧业经营单位被缩小的结果,因此希望通过减少牧区人口,从而减少牲畜,并最终改善草原环境的政策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草原改良与牧区发展问题研究报告.[M].宋洪远主编;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TA4308咨询专家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M].王建革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M].(美)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著;唐晓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  
锡林郭勒盟志.[M].《锡林郭勒盟志》编纂委员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