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

被引:31
作者
黄笛 [1 ]
黄瑞秀 [1 ,2 ]
郭晨煜 [3 ]
黄桥 [1 ]
曾宪涛 [1 ]
任学群 [2 ]
靳英辉 [1 ]
王行环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2]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中心
[3] 烟台毓璜顶医院药学部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指南; 证据; 质量; 推荐强度; 分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 [临床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602 ;
摘要
科学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对指南的制定、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全球各指南制定机构所推荐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本文系统回顾了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的演进过程,并通过查阅全球三十余部指南制定手册,对其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分级情况、具体内涵、更新状态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指南制定工作者提供方法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769 / 7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手册概要附视频 [J].
靳英辉 ;
王丹琦 ;
李艳 ;
田国祥 ;
王强 ;
王行环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 (01) :1-10
[2]   国际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J].
陈薇 ;
方赛男 ;
刘建平 ;
陈可冀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37 (12) :1413-1419
[3]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分析 [J].
王云云 ;
靳英辉 ;
陈耀龙 ;
曾宪涛 ;
陈昊 ;
王利 ;
陆翠 ;
曹虹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09) :1085-1092
[4]  
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J]. 蒋朱明,詹思延,贾晓巍,方海,左力,高润霖.中华医学杂志. 2016 (04)
[5]  
关于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规范[J]. 张薇,魏来.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5 (12)
[6]   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 [J].
陈耀龙 ;
李幼平 ;
杜亮 ;
王莉 ;
文进 ;
杨晓妍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02) :127-133
[7]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发与评价[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王行环, 2016
[8]  
Updated guidance for writing a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 clinical guideline: the adoption of the GRADE methodology 2016[J] . M.F. Mohd Mustapa,L.S. Exton,H.K. Bell,A.D. Ormerod,J.R. Hughes,N.J. Levell,C.H. Smith,P.M. McHenry.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2017 (1)
[9]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ESPEN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 papers[J] . Stephan C. Bischoff.Clinical Nutrition . 2015
[10]   Methodolo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EST Guidelines and Expert Panel Reports [J].
Lewis, Sandra Zelman ;
Diekemper, Rebecca ;
Ornelas, Joseph ;
Casey, Kenneth R. .
CHEST, 2014, 146 (01) :1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