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4
作者
谢晓议 [1 ,2 ]
李月臣 [1 ,3 ,2 ]
曾咺 [4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3] 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4] 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人口分布; GIS; 移动窗口法; 重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C924.25 [人口调查];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1407 ;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GIS为主要技术平台,基于1∶5万的重庆市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窗口分析法(选择最佳窗口尺寸大小为5×5)提取了重庆市地形起伏度,并分析了重庆山地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地形起伏度介于0.08—3.51之间,整体趋势为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②重庆市地形起伏度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③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乘幂拟合曲线拟合度为0.7999,且呈显著负相关;地形起伏度与人均GDP对数拟合曲线的拟合度为0.6326,并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59+770 +7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地势起伏度对三峡库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J].
于慧 ;
邓伟 ;
刘邵权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6) :686-690
[2]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研究 [J].
周自翔 ;
李晶 ;
任志远 .
地理科学, 2012, 32 (08) :951-957
[3]   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J].
郝慧梅 ;
任志远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98-506
[4]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J].
封志明 ;
唐焰 ;
杨艳昭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73-1082
[5]   重庆都市区地域结构问题及其优化 [J].
苏维词 ;
杨华 ;
罗仕伟 ;
罗有贤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4) :21-25
[6]   吉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J].
陈建军 ;
张树文 ;
李洪星 ;
于力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3) :49-53
[7]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J].
王春菊 ;
汤小华 ;
郑达贤 ;
陈文惠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68-70+74
[8]   山城土地定级地形因素评价方法探讨——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J].
刘明皓 ;
邱道持 ;
汪红群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03) :309-313+318
[9]   基于GIS的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研究 [J].
马晓微 ;
杨勤科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2) :41-44
[10]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刘新华 ;
杨勤科 ;
汤国安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5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