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28
作者
卢训丛
机构
[1] 三峡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
四性; 五味; 归经; 中药; 研究思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不应满足于找出并认识药物四气定性的某些内在规律,还需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层次、多靶点、多因素、动态地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其科学内涵;中药五味现代研究的重点是五味的实质,但五味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应在进一步加强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着眼于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将“味”的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成分)、功能、药效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丰富其科学内涵;中药归经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是全面探讨归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这一理论所涉及的现代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等问题,揭示其归经之实质。
引用
收藏
页码:803 / 80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药“四气”定性浅析 [J].
陈熠 .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 (06) :53-53
[2]   五味与四性关系的探讨 [J].
李盛青 ;
黄兆胜 ;
何丽春 ;
刘明平 .
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1) :1008-1009
[3]   中药四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余惠旻 ;
周红祖 ;
肖小河 ;
刘塔斯 ;
袁海龙 ;
赵艳玲 ;
高晓山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08) :61-64
[4]   中药四气定性定量方法初探 [J].
程彬彬 ;
张玉惠 .
山西中医, 2000, (02) :46-47
[5]   中药药理世纪回眸 [J].
李仪奎 .
中成药, 2000, (01) :61-72
[6]   中药五味实质探讨 [J].
周祯祥 .
湖北中医杂志, 1999, (05) :3-5
[7]  
中西医结合学[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于尔辛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