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21
作者
张晓红 [1 ]
白凤学 [2 ]
刘立梅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药学院
[2] 吉林大学
[3] 吉林省电力医院
关键词
巴曲酶; 银杏达莫; 联合治疗; 脑梗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将吉林省电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巴曲酶+银杏达莫(A组)52例;银杏达莫(B组)52例;巴曲酶(C组)52例。A组用巴曲酶首剂10U静脉滴注,第2、3天各5U静脉滴注,共3次;从治疗第1天开始银杏达莫3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B组银杏达莫3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C组患者巴曲酶静脉滴注共3次,首剂10U静脉滴注,第2、3天各5U静脉滴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FIB及肝肾功能。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和银杏达莫联合应用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联合应用巴曲酶和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效优于单疗药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2322 / 23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J].
刘咏昕 ;
石冀平 .
河北医药, 2007, (06) :594-594
[2]   动脉微栓塞组织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J].
朱海燕 ;
沈洪 ;
刘育英 ;
刘秀华 ;
徐菲菲 .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08) :637-639
[3]   急性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分析 [J].
张锦萍 ;
贾鹏伟 .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9) :2710-2711
[4]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145例急性脑梗死 [J].
上海市银杏达莫项目协作组 ;
董强 ;
史朗峰 ;
韩翔 ;
汪昕 ;
范薇 ;
赵忠新 ;
苗玲 ;
王少石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01) :35-37
[5]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J].
陈尊发 ;
邱浩强 ;
陈炳海 .
广东医学, 2003, (02) :198-199
[6]   巴曲酶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J].
冯加纯 .
临床荟萃, 2002, (23) :1417-1419
[7]   脑循环储备力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J].
曹秉振 ;
横田千晶 ;
长谷川泰弘 ;
峰松一夫 ;
山口武典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1, (04) :200-202+257
[8]   兆科降纤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前景 [J].
田劲梅 ;
许贞玉 ;
戎芳 ;
李凤 ;
承新 .
中国新药杂志, 1999, (04) :58-58
[9]   银杏叶提取物血液流变学研究 [J].
沈连忠 ;
崔艳英 ;
王淑仙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10) :47-48+65
[1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应当个别化 [J].
孟家眉 .
中华内科杂志, 199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