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微栓塞组织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朱海燕 [1 ]
沈洪 [1 ]
刘育英 [2 ]
刘秀华 [2 ]
徐菲菲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实验室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动脉; 栓塞,胆固醇; 血栓调节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检测微栓塞的理论依据。方法取体重(180±1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大栓塞组、微栓塞组,每组各10只。以大鼠提睾肌动脉为靶血管,首先使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血栓,然后用葡激酶溶栓造成微栓塞模型。正常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代替葡激酶。每组取5只SD大鼠于15%甲醛溶液中固定,备免疫组化染色;另5只于-70℃液氮中保存,备免疫印迹。结果随血栓的形成,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增加,免疫组化切片上可见棕黄色区域增多。微栓塞组(血管直径<150μm)免疫组化阳性指数(0.30±0.02)与大栓塞组(血管直径>500μm)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印迹的X线片上,46kD及39kD可见血栓调节蛋白表达的两条条带。微栓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大血栓组大鼠组织血栓调节蛋白表达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栓塞组、大栓塞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是有差别的,微栓塞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动脉微栓塞检测的血生化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37 / 6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鼠提睾肌动脉溶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J].
张维 ;
赵秀梅 ;
刘育英 ;
沈洪 ;
朱海燕 .
中国微循环, 2004, (06) :395-399+437
[2]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的检测 [J].
杨韵宏 ;
向小平 ;
谢圣兰 ;
曹玲 .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23) :1780-1781
[3]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J].
张强 ;
卢兴国 ;
黄连生 ;
谷卫 ;
吴华香 ;
宋作珪 .
临床内科杂志, 2000, (04) :223-224
[4]  
Detectionandquantificationof lipoproteininthearterialwallof107coronarybypasspatients..RathM;NiendorfA;ReblinT;etal;.Ar teriosclerosi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