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热带雨林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以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为例

被引:20
作者
刘文俊
马友鑫
胡华斌
曹敏
王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昆明,云南昆明,云南昆明,云南昆明,云南昆明
关键词
LUCC; 时空变化; 热带雨林区; 西双版纳;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5.01.008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根据1988年和2003年两期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以勐仑为代表的滇南热带雨林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规律及趋势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驱动力机制和环境资源效应。结果表明,15a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橡胶园以604 12hm2/a的平均速度递增,而有林地则以431 17hm2/a的平均速度递减。橡胶园取代有林地成为优势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耕地也有较大幅度减少。结合地形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正处于热带雨林适宜分布的海拔范围(900m以下),橡胶园的增加与有林地和轮歇地的减少在15°~25°坡度范围内最大,灌木林在陡坡地带有明显增加;在北向坡,有林地减少和橡胶园增加的幅度均大于其他坡向。上述变化导致了有林地的破碎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功能的下降,反映出地形等自然条件是该区LUCC的限制因子,受市场和政策影响的人类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其起着显著的驱动作用。土地利用/趋势指数结合未来10a的驱动力变化分析表明,目前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仍处于活跃的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遥感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J].
李晓琴 ;
孙丹峰 ;
张凤荣 .
山地学报, 2003, (03) :272-280
[2]   云南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 [J].
许建初 ;
张佩芳 ;
王雨华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2) :145-154
[3]   高原交通干线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兰州至格尔木段为例 [J].
阎建忠 ;
张镱锂 ;
刘林山 ;
沈振西 ;
刘燕华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03, (01) :34-44
[4]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的锡林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 [J].
陈四清 ;
刘纪远 ;
庄大方 ;
肖向明 ;
Steve Boles .
地理学报, 2003, (01) :45-52
[5]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地理学报, 2003, (01) :63-72
[6]   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案例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 [J].
甘淑 ;
何大明 ;
党承林 .
山地学报, 2002, (05) :564-569
[7]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学报, 2001, (03) :253-260
[8]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组分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 [J].
喻红 ;
曾辉 ;
江子瀛 .
地理科学, 2001, (01) :64-69
[9]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10]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空间变化研究 [J].
张佩芳 ;
赫维人 ;
何祥 ;
张军 ;
李益敏 .
地理学报, 1999, (S1) :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