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碳排放增量分析

被引:12
作者
张旺 [1 ,2 ]
周跃云 [1 ]
机构
[1] 湖南工业大学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
[2]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I-OSDA法; 能源消费; CO2排放; 效应;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应用三层嵌套结构式I-OSDA方法,构建扩展的(调入、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从整体特征、不同产业、工业行业3个方面,对1997年-2007年北京市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增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发现:经济规模增长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等)是拉动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变动效应却是碳减排的决定性因素;在规模扩张因素中,消费和调出超过投资和出口,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02年以来新一轮"高碳"特征的工业化导致CO2排量呈急增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比重最大使得服务业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部门,但工业排放的增长却后来居上;碳增排的重点行业是高能耗行业,碳减排的是能源工业;两时段各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工业行业的影响方向和大小不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京市分行业能源消耗及国内外贸易隐含能研究 [J].
黄宝荣 ;
王毅 ;
张慧智 ;
李颖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2) :377-384
[2]   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J].
李慧凤 .
前沿, 2011, (09) :103-109
[3]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 [J].
郭朝先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2) :47-56
[4]   基于SDA法的能源消费影响关键要素分析 [J].
赵晓丽 ;
洪东悦 .
技术经济, 2010, (09) :42-49
[5]   1997年至2007年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 [J].
刘春兰 ;
陈操操 ;
陈群 ;
朱世龙 ;
王海华 ;
李铮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35-241
[6]   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J].
朱世龙 .
中国软科学, 2009, (09) :93-98+106
[7]   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 [J].
李艳梅 ;
张雷 .
资源科学, 2008, (06) :890-895
[8]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J].
梁进社 ;
郑蔚 ;
蔡建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853-864
[9]   北京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的分解研究 [J].
陈海燕 ;
蔡嗣经 .
中国能源, 2006, (12) :28-30+40
[10]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J].
孙鹏 ;
顾晓薇 ;
刘敬智 ;
王青 .
资源科学, 2005, (05)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