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与强制性特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35
作者
刘小鲁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商业信用; 资源再配置效应; 货款拖欠; 强制性信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假说认为,商业信用可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的再配置,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商业信用的资源配置效应以及恶意拖欠基础上的强制性信用特征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获取更多银行信贷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不仅未能提供更多商业信用,反而获取了更多商业信用,而市场势力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这一配置结果的扭曲性因素;拥有更多应收账款的企业倾向于扩大应付账款规模,从而使企业间债务关系呈现出较强的"三角债"趋势。此外,与出口企业相比,产品内销企业在商业信用的供给中面临着更多的坏账损失风险。这说明我国商业信用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恶意拖欠特征与违约风险。我国的商业信用不仅未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增大了市场的交易费用和运行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 [J].
陆正飞 ;
杨德明 .
管理世界, 2011, (04) :6-14+45
[2]   金融发展、商业信用与产品市场竞争 [J].
余明桂 ;
潘红波 .
管理世界, 2010, (08) :117-129
[3]   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及效率影响 [J].
石晓军 ;
张顺明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02-114
[4]   商业信用对信贷政策的抵消作用是反周期的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石晓军 ;
张顺明 ;
李杰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213-236
[5]   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J].
张杰 ;
李勇 ;
刘志彪 .
管理世界, 2008, (11) :50-64
[6]   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 [J].
张杰 ;
刘志彪 ;
张少军 .
世界经济, 2008, (10) :3-11
[7]   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 [J].
方军雄 .
经济研究, 2007, (12) :82-92
[8]   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J].
白重恩 ;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研究, 2006, (08) :4-13+69
[9]   债务支付拖欠对当前经济及企业行为的影响 [J].
金碚 .
经济研究, 2006, (05) :13-19+30
[10]   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 [J].
张军 ;
金煜 .
经济研究, 2005, (11) :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