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场临空经济区差异化发展经验及对北京临空经济区的启示

被引:14
作者
赵冰 [1 ]
曹允春 [1 ,2 ]
机构
[1]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多机场; 临空经济区; 发展定位; 产业规划;
D O I
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8.02.02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区域多机场发展模式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机场发展模式。多机场模式下各机场周边的临空经济区,由于空间距离较近,所属腹地市场相互重叠,因此,在确定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布局方面存在一定混乱。本文通过研究上海、东京、纽约、新加坡等国内外区域多机场模式下不同临空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案例,证明了一座城市的多个临空经济区是能够做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但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根据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定位以及所在区域的基础情况,有侧重点地选择临空产业,有意识地进行错位发展。在此基础上,对首都北京"一市两场"模式下顺义临空经济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及产业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于枢纽机场的机场群协作运行与管理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D].吴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12
[3]   航空城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J].
欧阳杰 ;
苏千 .
现代城市研究, 2017, (02) :62-67
[4]   全球多机场系统协同发展实践 [J].
樊峨 ;
石清花 ;
杨山 ;
孟宪伟 .
空运商务, 2015, (03) :32-35
[5]   我国城市多机场体系规划及发展模式分析 [J].
赵民合 .
综合运输, 2013, (08)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