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12
作者
熊本海 [1 ]
蒋林树 [2 ]
杨亮 [1 ]
王坤 [1 ]
潘晓花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农学院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设计; 控制系统; 自动检测; 奶牛; 精准饲喂; 采食行为; 数据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273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 S823 [牛];
学科分类号
080201 ; 0835 ; 0905 ;
摘要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等几部分。其中,机械装置包括料斗、支撑座、栏杆和阻挡单元等;电子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天线及料门启闭的气动装置;料槽称质量系统除支撑座外,还有嵌入的质量传感器及线路;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看门狗复位电路、读卡器电路、称质量数据采集电路、数据通信电路、数据收发器电路及外围驱动与稳压电路等。现场数据存贮电路接受来自各个饲喂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采食行为数据,其主板结构与中央控制系统基本一致,预设可存贮记录数为14 000条,且采用堆栈数据存贮模式。远程PC端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实时管理采食行为数据,并提供多功能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牛只低频RFID(134 kHz)电子耳标的识读率为100%,料及槽的计量范围为0.01~200 kg,最低称量精度10 g,实际称量相对误差≤0.15%,同时满足奶牛对最大采食量及精准饲喂对计量的需求。系统的采食行为试验表明,奶牛的日均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及采食量等采食行为均差异显著(P<0.05),符合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具体地,奶牛日均采食次数10~13次,日均采食时间5.38 h,而奶牛个体实际采食量与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模型预测的采食量有-4.76%7.83%的偏差,可能是由各种内外部因素及NRC模型的普适度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奶牛个体的精细化饲喂,为研究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提供了在线、智能化的自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北京奶牛常用饲料养分分析及干物质采食量模型验证.[D].杨琴.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1
[2]  
奶牛采食量自动检测仪的研制.[D].田富洋.山东农业大学.2006, 11
[3]   如何实现饲料采食量最大化 [J].
Trevor DeVries ;
曹志军 ;
黄鸿威 ;
夏建民 ;
王封霞 .
中国奶牛, 2015, (15) :51-54
[4]   奶牛的行为与时间分配 [J].
Lene Munksgaard ;
黄鸿威 ;
宋扬 ;
王封霞 ;
曹志军 .
中国奶牛, 2015, (08) :61-64
[5]   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J].
熊本海 ;
杨振刚 ;
杨亮 ;
潘晓花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S1) (S1) :237-246
[6]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在奶牛养殖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陈前岭 ;
陈连民 ;
张军 ;
王梦芝 .
饲料工业, 2014, (24) :54-58
[7]   基于ZigBee的奶牛采食量自动记录仪 [J].
刘文博 ;
王涛 ;
刘勇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 (10) :72-73+75
[8]   哺乳母猪自动饲喂机电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试验 [J].
熊本海 ;
杨亮 ;
曹沛 ;
潘晓花 ;
王明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0) :28-33
[9]   奶牛采食调控理论与干物质采食量模型研究现状和分析 [J].
杨琴 ;
熊本海 ;
韩英东 ;
杨亮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 (01) :34-42
[10]   妊娠母猪自动饲喂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J].
杨亮 ;
熊本海 ;
曹沛 ;
王海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1) :66-71